胜之不武?韩国棒子输不起!三节17次犯规,胡金秋流血,反赢8分

  • Published2025-10-09 11:55:36

比赛最争议的一幕出现在第三节。胡金秋一次篮下强攻,被对手直接打到头破血流,鲜血顺着额头流下来,他捂着头,表情又疼又急。按理说,这种动作肯定要吹犯规,甚至还要考虑是否是恶意犯规。但裁判第一反应竟然是不吹!

直到中国教练组强烈抗议,郭士强在场边直接摊手、质问、要求回看录像,裁判才慢悠悠走向回放设备。此时,韩国看台上嘘声一片,试图干扰判罚。胡金秋没多说话,直接走到裁判面前,手指着自己额头上的伤口,这就是犯规的证据!

这场景,电视机前的球迷看得拳头都硬了。要知道,胡金秋最后是缝了几针才下场休息,可他中间还坚持打完了那段时间。这样的精神,韩媒一句胜之不武就想抹掉?

说句公道话,这种比赛能赢下来,靠的不是裁判,而是全队上下的硬实力和硬拼精神。你让韩国人换位试试,第三节背上17次犯规,还能不能咬住比分?

韩媒的“双标”逻辑

可赛后,韩国媒体《东亚体育》却写道:“裁判缺乏勇气,不敢吹中国队的犯规,比赛被毁掉了。”这种颠倒黑白的说法,简直让人无语。你说不敢吹?第三节中国被吹17次,这不叫吹?你要是不看技术统计,还真以为裁判整场在帮我们呢。

更气人的是,韩国人总有一套输球后的理由,不是天气影响,就是裁判问题,从来不承认自己技不如人。就连他们的主帅,也在赛前自比恶狼,说要用锋利的牙齿咬穿中国队的防线。结果呢?恶狼没咬穿,反被长城反击到牙都掉了几颗。

值得一提的是,在第三节那波判罚潮里,中国球员的情绪一度很不稳定,有人摊手,有人抱怨。暂停时,郭士强一度也很激动,但他还是按住了火气,对球员说:“对待裁判要冷静,要尊重判罚,别乱发力,动作干净。”这话其实就是告诉全队,再不公平,也得先赢下比赛,其他的赛后再说。

这种冷静的心态,就是经验。因为郭士强很清楚,如果在场上失控、跟裁判硬刚,只会让局面更糟。

体育精神,不是赛后输了就找借口,也不是把裁判当挡箭牌。真正的体育精神,是像胡金秋那样带伤作战,是像高诗岩那样拼到犯满离场,是像全队一样顶着压力打出团队篮球。

韩国媒体的说法,只会让外界觉得他们输不起。尤其是在明明占了裁判便宜的情况下,还装作受害者,这就是典型的双标。

这场胜利对中国男篮来说,不只是时隔十年重返亚洲杯四强,更是一种精神的回归。面对老对手、面对可能的不公,我们还是用实力赢了下来。这股劲头,对接下来打新西兰至关重要。

新西兰是我们18年没赢过的对手,身体对抗和节奏都很强。但只要延续打韩国的这种状态,就有机会破纪录、进决赛,甚至冲击冠军。

结语

回到开头那个问题,韩媒口中的胜之不武成立吗?显然不成立。要真按他们的逻辑,那第三节的17次犯规是裁判吹着玩的?胡金秋的血是自己撞出来的?

事实就是,中国男篮凭本事赢了比赛。你可以不喜欢这个结果,但不能否认球员的付出。输球不可怕,可怕的是输了还不肯承认,反而怪别人。这种心态,才是真正没有体育精神。

半决赛打新西兰,我们要的就是用同样的硬仗精神,再让那些看不起我们的声音闭嘴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