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经典战例】马琳是如何战胜“克星”张继科的?-乒乓国球汇
2011年鹿特丹世乒赛男单半决赛后,马琳说了这么一句话: 看来世乒赛姓“王”。
看似玩笑的背后,却也是之前十年乒坛的走势,自2001年大阪世乒赛开幕到鹿特丹世乒赛决赛前夕,一共产生的5枚世乒赛男单金牌,王励勤拿走了三块,王皓拿走了一块,而另外一枚则被奥地利选手施拉格获得。
当然,张继科的横空出世,让马琳的那句玩笑彻底沦为玩笑,也印证了“一切皆有可能”。
也是在2011年,马琳延续了 “得马琳者得天下”的乒超定律,拿到了个人的第7个乒超联赛冠军,这在乒超史上是绝无仅有的。
在最关键的半决赛中,马琳率队战胜了兵强马壮的山东鲁能,更是乒超史上少有的经典对战。之所以经典,完全在于 马琳和新科世乒赛冠军张继科的直接交锋:马琳3比2胜出,决胜盘12:10。
当然,这场比赛说不上冷门,但也出乎了很多人的意料,全因为:马琳对张继科不好打,而后者在某种程度上甚至可以称得上是马琳的“克星”—— 张继科的拧拉几乎可以对马琳形成接发球上的直接破发,这对于素以发球和台内球发动的马琳来说,几乎是致命性的。
展开全文
马琳vs张继科 精华版
马琳vs张继科 完整版
整场比赛下来,可以确定的是,马琳还是 赢在了变化上,但是和当打之年对比,却又有一些不同。 国球汇君认为主要体现在变化的时机上,这种时机的掌握,是天赋、比赛解读能力、对手心理剖析多种元素均达到一定境界才能做到的,这就需要阅历了。
李晓东指导曾说过这么一句话: 很多运动员到了职业生涯末期,才会真正的开窍,境界上升了很大一个档次,但遗憾的是,身体却已经不是巅峰时期了。
这也不难解释,老瓦为什么39岁还能赢马琳,王励勤在2013年全运会还能战胜技术更先进的樊振东了……
*锐科特邀您共赏精彩乒乓视频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